碎碎念
只是非专业的碎碎念,请勿较真或过度解读。
我不对其中的任何文字负责,并且一些内容可能缺乏实际含义。
随便写写,记录一下涌现出的一些想法(也有可能是一些负面情绪)
想法
2024-12-3
我发现,其实我没有勇气写出我内心最深处的想法
整理的乐趣
2024-10-16
其实我很喜欢整理东西,很喜欢打扫卫生,当我打扫完卫生后,我会非常愉悦。
这也使得,在别人忘记打扫的时候我也愿意帮忙把卫生搞好,以至于现在几乎是我在打扫了。我并不感到麻烦,正如上面所说,我看到搞完卫生后有条理的房间会感到很满足。
社恐
2024-10-16
存在一个映射 $f: X \mapsto y$,$X$ 表示附近人群离我的距离,$y$ 表示社恐计量值。
当我附近的人越多时,我的社恐计量值就越高,丧失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。
二次检查
2024-10-16
二次检查可以让我们发现作品中潜在的问题,但是我会做出三次检查、四次检查,以至于n次检查——写稿的时候检查好几遍、制作动画的时候检查好几遍、录制音频的时候检查好几遍、合并视频的时候检查好几遍。
呃,我好像在“多次检查”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。
耳机降噪
2024-9-29
耳机降噪建立起了现实沟通的壁垒。
谎言与BUG
2024-9-29
说谎是一种相当难的技能。
因为制造谎言对我而言无异于程序出了BUG。
人与GPT
2024-9-24
有时候会看到“GPT无法超过人类的地方在于,人类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”的说法。
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性,人类其实也无法创造出新的东西,只是我们暂时还无法完全地解释我们的大脑。
对于GPT,我们能指出“它就是进行了这些计算,只是有一种它会思考的错觉”;那么对于人类呢?我们也许也是一种“经过计算算出的错觉”,对吧?
思维定式
2024-9-24
我们在初中做数学题时,很多几何分类讨论题不会把具体的图画给你,老师说这是防止你思维定式。
这里所说的“思维定式”,便是“提供了一个特定的信息(具体的图),你就更倾向于去遵从这个信息所指出的路径(题的解法)”,为了避免“思维定式”,那么就是不提供给你这个可能让你陷入局限性的信息。
从更大的角度看,人类社会是否也是一种“思维定式”?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人类社会所提供的信息下,自然可以认为我们是遵从着人类社会所塑造出的路径的。
一个经典的例子是“狼孩”(来源请求?),或者说“野孩子(feral child)”,他们从小就脱离人类社会,与野生动物一起长大。他们缺乏在教化过程中通常会学习到的基本社交技能(Feral children lack the basic social skills that are normally learned in the process of enculturation),这是否是一个没有跟随人类社会路径,而是跟随了把他带大的野生动物的例子呢?
更极端地说,我们以及所有的地球生物,是否处在一个“地球”的“思维定式”中呢?
我们经常会去幻想“外星生物”的样貌、习性以及社会结构,但是这些幻想全都是从人类社会的“思维定式”出发的,对吧?如果真的有个外星生物看到我们做的幻想作品,是否会吐槽说“这作品人类味太重了”呢?没有见过的东西,真的是能够依靠幻想而“涌现”出来的吗?
大学生
2024-9-17
某些学生上了大学是纯粹来享受生活的吗。
甚至可以说有些人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。
信息获取
2024-9-17
不同的人获取信息的敏感度是不同的。
一些人走在路上会时刻注意周围的任何动静,捕捉信息的每一个细节——他们不是刻意的,仅仅是一种习惯。
而还有一些人,面对信息仿佛进入了“单线程”模式,当看着屏幕的时候,就完全忽略了屏幕外的世界,只有将他与屏幕建立的信息通道打破时(人话:挡住他的视线),才能够注意到其它的信息。
一些人哪怕在专注时,也在捕捉着周围的动静——踱步、细语。好吧,也许这是他们不够专注。但是,周围的动静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及其痛苦的——他们不受控制地去捕获这些信息,而又不可抑制地去分析这些信息,让他们不得不脱离他们所期望的专注。
而还有一些人,对于周围的动静仿佛自带屏蔽,能够自然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——其实我是非常羡慕他们的。
思维宇宙
2024-9-17
当人们在思考一件事在未来可能的结果时,通常会在脑内将其推演一遍。这在某种意义上构建了一个简化的“思维宇宙”,在这个简化宇宙中展开模拟。但是人脑的复杂度终究不够,远不及现实宇宙的复杂度,最终很可能仅是产生无数的臆想。